经典心理学实验汇总:接触安慰
作者:网友提供 来源:会天心理 时间:2020-02-26
绝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亲密接触以及依恋的经验对他或她在未来生活中爱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亲近的能力有很重要的影响。就是说人的一生中最早的爱的经历是幼年与母亲之间的亲密接触。情绪的先天论者认为,爱是天生的需要;而行为主义者认为爱其实总是和解决饥饿、干渴和避免痛苦这些基本需要相联系的,婴儿对母亲的爱只不过是对食物需要的副产品。
出于原因,此类实验不能以人为被试,因此,研究者哈罗采用婴儿期在生理上对情感和接触的基本反应与人类非常接近的恒河猴作为被试。哈罗设想,如果行为主义的情绪习得论是正确的,那么幼猴理应对满足其生理需要的事物(自然情况下当然是母猴)产生依恋;而如果爱是先天的需要,那么幼猴的依恋对象就不一定是食物提供者。
实验方法
首先,实验者制作了两只代理母猴。其中一只用光滑的木头做身子,用海绵和毛织物把它裹起来(木制母猴),在胸前安装了一个奶瓶用于喂养,身体内还安装了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另一只母猴的外表由铁丝网制成,其他方面与木制母猴完全一样(铁丝母猴)。这样,两只代理母猴间的主要差异就在于:木制母猴能够提供接触安慰( contact comfort ),而铁丝母猴则不能够。
然后,研究者把两只人造母猴分别放在两个单独的房间里,这些房间与幼猴住的笼子相通。实验者把八只幼猴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由木制母猴喂养,另外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在喂养时间以外,幼猴可以自由地与两只母猴接触。
此外,实验者刻意地创造了某些恐惧或不熟悉情景。比如: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当孩子们感到害怕时,他们总会到母亲那里寻找庇护。为了研究这一现象,哈罗在它们的笼子里放入各种各样能引发恐惧的物品,如上紧发条的玩具打鼓熊(这种玩具熊与幼猴一样大,对幼猴而言是很可怕的)。再如:为了研究幼猴适应陌生环境情况,实验者将两组幼猴放进同一个不熟悉的小房间里,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物品(如积木、毯子、带盖的容器、折纸等),并设置三种情况:仅出现木制母猴,仅出现铁丝母猴,或两者都不出现。
最后,为了探讨幼猴与代理母猴之间的依恋关系是否在它们分开一段时间后还能保持,当幼猴长到六个月能够吃固体食物时,便让它们与“母亲”分开一段时间(最长时间约 30 天),然后再在旷场环境中团聚。
实验结果
研究者对这两组幼猴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结果发现幼猴偏爱有绒布包裹的木制母猴,不论是由铁丝母猴还是木制母猴喂养的幼猴都对木制母猴产生强烈的依恋倾向。那些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也是只是在吃奶时迫不得已离开木制母猴,吃完后就迅速回到木制母猴那里。
其次,当幼猴发现自己正面对一些害怕的事物时,它们便很快跑向木制母猴,并抱住它以获得安慰和保护。再者,当幼猴被置于陌生的环境后,所有幼猴都立即冲向木制母猴,抓住它,用身体蹭它,并摆弄它的脸和身体。然而,如果把这些幼猴放在同一间房间里,但木制母猴不出现时,它们则会充满恐惧,出现情绪化的行为,如哭叫、缩成一团、吮吸手指。
最后一项实验发现,当幼猴们在相同的旷场环境中再一次与木制母猴重逢时,它们冲向母猴,爬在他身上,紧紧抓住它。然后与母猴玩耍,撕咬包裹在母猴身上的绒布。最明显的变化是幼猴不再像以前那样,离开母猴去探索和玩耍房间的其他物品。按照哈罗的观点,这很显然地说明寻找安全感的需要比探求自然的趋向更为强烈。
总之,哈罗的这一系列实验证明接触安慰对幼猴与母猴间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幼猴而言,接触安慰在依恋关系的形成中比母猴提供乳汁的能力更重要。也就是说由这种接触安慰产生的依恋情感是独立于饥饿和干渴这些基本需要之外的。
-
心理咨询师有哪些常用技巧
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其间心理咨询者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做出统合。它要求心理咨询员认真地听当事人讲话,准确地认同其内心体验,积极地响应其讲话内容,推动其从不同角度审视其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与挫折,并通过适时的自我披露相关经历来增进与当事人的情合。这一过程通常要求心理咨询员要注意八个方面的问题。
337浏览 2020-03-21
-
营养师教你6个小技巧让你保持精力
营养师教你:6个小技巧让你保持精力,你能做到几个呢,现在网上一句话很是让我感觉可怕,“国家让我睡觉呢,国家不让我动”,这都是给自己的懒找借口,要知道越是休息越是懒,我们在家要知道运动,这样我们的机体就会活跃起来,如果不运动,身体会有疲劳的感觉,回来上班的时候,我们就要拖着疲劳的身体工作了。
446浏览 20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