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模特协会

个人的习惯决定书法的习气

作者:网友提供 来源:中模研究院 时间:2020-03-12

 (壹)

  从历史上的书法批评来看,很多书法作品被指是有些习气的。书法的习气,实际上是指书法作品的某种定式风格或姿态,是一种程式化现象。其实也可以说是书法的一种结壳现象。习气往往被人当做一种书法的个性,其实也的确反映出一种作者习惯化的艺术个性。

  书法不同于画的地方,可能就包含着这个问题。画所表现的对象是具象的,而且很多画有写意的成分,因而作者为了表现什么,往往在画中形成一些习惯的程式或习气,也可以叫做特色或个性。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说是画家成功的标记,以此为传承,可以区分出不同的画派。对于书法,这个问题可能就要复杂得多。由于书法艺术的对象,即所追求的书法之美目标或孙过庭所说的楷则,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存在,虽然要表现于具体的书法形式中,但并不能局限地体现在任何一种几种具体的书法形式或特色上。书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或特色个性,对于书法之美的表现形式都只是片面的和暂时的。因而书法的习气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书法的习气也可以看成是是书法个性或特色的表现,从而可以构成不同的书法风格流派。但另一方面,习气是把这种片面的表现方法固定化,这对于书法的表现力就只是一种局限性,对于表现书法之美乃是一种弊病。

  书写习气的产生也有二重性,这是一个既有一定客观性,又有一定主观性的现象。出于个人的艺术审美偏好,个人的艺术个性在书写中会自然而然流露出来,这是习气产生的客观性与必然性。人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往往重视于把偶然出现的成功或技法固定化,并逐渐积累起来,以形成自己的书法程式。应该说任何人的书法学习都必须遵循这种方法,这也是习气产生的来由。然而一定程式的产生,既标志着一定的成功,也标志着一定的局限,成功与错误总会相随。如果仅仅以此而津津乐道或沾沾自喜,把它当做一种书法的成功,那么真正的就是一叶障目,不知天外有天,就会有害。

  (贰)

  讨论这个问题,涉及到书法艺术表现的对象是什么,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一种观点认为,书法表现的内容终归是自己,及自己的个性。这是主观论的观点。正是因此,书法理论中,也常常有突出地强调书法的艺术个性问题。把书法的个性与特色,当做成功的标志,把没有个性或特色的书法,称之为不成功的书法,或者“奴书”。把书法中的个性特色,甚至书法的习气,作为自成一家与自成一体的赞美性评价。为了避免奴书,其途径就是要有意识地表现出一定的习气来。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习气也成为一种艺术目标。因而习气的产生,不仅是必然和必须的,而且是一种主观的故意。

  书法的功能能够表现心性,表现艺术个性,这是没有问题的。书法艺术必然会在个性与个人的审美中进行,这也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书法的功用或工具作用。书法的功用或工具作用,不是书法表现的对象,就像工具与目标不能等同一样。书法表现的对象是楷则或书法的美学原则,唯美为对象。借助书法表现的个性或心性,则仅仅是个性或特色的特征,本身不涉及优劣美丑之分。如果把书法表现的对象确定为表现个人的心性与个性,完全成为主观的对象,那么就会产生很多疑惑。首先,否定了书法艺术审美的统一性。个人的审美不同,个人认为*好的,那就是**标准,从而审美标准就会分化。其次,也就否定了书法这种表现形式的艺术特征。表现个人的心性或个性,还有更为直接的手段,比如画的形式,及诗歌的、音乐的等等形式,何必通过书法这种曲折而费事的间接而抽象的形式。

  书法的对象是抽象的形象。这种特点导致书法艺术之美也是抽象的,是超出世界万物具象的形象综合或集中之美。这种抽象也包括书家个人的审美具体性。能够集中所有书家个人的审美具体性,成为一种统一的书法形象美。这种统一的书法之美,具有审美的统一性,形成书法的表现对象。书法表现的对象与形式,在艺术抽象这一点上具有一致性。另外,书法是历史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传承而存在。任何书家对必须面对这种历史与传承,也脱不开这种历史与传承。这种历史性,对于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比如文字的规范性及各种书法要素的存在,都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书法的审美对象,对于书家个人来说,是一种客观性。

  孙过庭关于“思通楷则,少不如老”的论断,用楷则二字,实际上已经表述了书法艺术对象的全部性质,也包括了它的客观性。书家的思维及实践都是在为此而努力。

  (叁)

  需要弄清什么叫“奴书”的问题,也就是弄清书法追求的目标问题,或弄清书法的艺术规律问题。对于书法来说,奴书的概念应当慎用,不宜笼统地或一味地排斥奴书。这里的关键在于为谁作奴。如果为某种具体的书法形式所局限,就是为某种具体形式为奴,会关闭追求书法大美的继续探索之路,这种奴是低水平的与不值得的。具体的书法形式并不是书法追求的**目标。如果说有贬义的奴书,那么这就是有贬义的奴书。如果以楷则或书法之美为目标而为奴,那么遵循的乃是书法艺术的规律,就要不断探求书法要素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转换书法尽可能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与方法,从而进入书法表现之妙境。如果说这是奴书,那么这正是书法艺术规律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学习书法的正确道路。

  沈括主张的“奴书”的观点,是正确的。那就是说,对于书法追求的楷则或抽象性艺术美目标来说,任何书法的具体表现形式都是片面和暂时的。

  任何人学习书法总是要从具体的书法形式入手,这是在书法学习过程中,谁也不能避免的问题。书法的道路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入深,从低到高的。就是某些人的书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比起书法艺术的无限内含来说,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其所掌握的书法技法及表现形式毕竟是十分有限的。看看几千年数百代人的书法演变历史与成就,一个人终其一生,能够学到多少。即或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同样有继续向传统学习,并进行创新的巨大任务。在书法这个特殊的领域,一技之得与一孔所见算得了什么,任何人都永在途中,难以骄傲得起来。

  真正的好的书家,却总要永不停止地探求书法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永不停止地探求与展现书法那常变常新的无穷表现力。也就是永远处于为“奴”的地位,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而是书法的艺术本质或艺术规律。永远为“奴”的观点,是防止书法结壳的利器,也就从理论上坚决地排斥书家把个人的习气带进来。

  (肆)

  人们往往为书法中的习气或过分程式化为目标,学习者也往往力求模仿这种特色个性或程式而殚精竭虑。这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会使人们从主观上有意识地制造某种书法习气。习气,本来是可以避免的,通常都是主观使然。

  书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固然会演变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在形式的外壳下,包含着书法要素及其内涵的发展变化,要素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与复杂。正是这些要素及内涵的发展变化,支撑了书法的历史进步。只注意其形式,不注意其内涵的变化,只是见枝叶而不见树木而已。书法的历史成就,不仅仅是看其形式上的新奇,而要看其书法要素及内涵的变化,也就是表现力与表现方法的变化。有的形式上的新奇包含着要素的变化,有的形式上的新奇,却不包含要素的丰富变化,甚至是浅层次或低级形态的变化。低级形态的变化,没有什么历史价值,也不能支持或称之为真正的自成一家或自成一体。

  人们习惯于做主人,鄙视为奴,这无可厚非。但在书法领域,把脱开前人的主观任意为成就,当做自成一家与自成一体,甚至把带有自己的习气作为成就,其实这是仅仅局限于形式而言的。判断书法的成功,主要在于分析其书法要素及其表现力方面。基础的方面是笔法,笔法的精妙是一切书法表现力与成就的基础。书法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就是笔法为基轴的各种要素丰富复杂变化的历史。继承书法要素的巨大传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书法的基本历史任务,本身也就是书法的历史成就。书法的本质在于传承。个人学习书法的道路与书法发展的历史逻辑是一致的。个人书法的成就也主要在于笔法等要素与方法的继承,和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这就包括继承笔法等要素及方法演变的最新历史成就,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才能百尺竿头。这种继承与创新,才能是有意义的。在这种基础上,才能有真正的自成一体或自成一家。仅仅从个别形式上划定自成一体或自成一家,是靠不住的。

  如果以楷则或书法之美为永恒的追求目标,就应当甘为俯首,甘做这样的奴书。转益多师,不必局限于具体的某种形式,也不必为自己的某些成就而沾沾自喜,努力学习古今不同的书法形式及书法表现方法。师从越多,登高望远,才会发现一山比一山风景更美,就越是难于固定于一定的程式。越是难于局限于某种简单的形式和方法,就难于结壳,也就会发现习气只是一种孩子气。

加微信咨询

中模研究院

微信号:199******57

为培养、创造具有实战性及职业素质模特人才

相关资源 更多
相关课程 更多

当前位置:

郑州 中模研究院 资料详情

本站展示的所有信息内容系由机构或个人用户发布,可能存在发布者所发布的信息,并未获得品牌所有人有效授权。本平台会加强审核,但无法完全排除差错或疏漏。郑重声明:本平台仅为免费注册用户提供免费的信息发布渠道,但不对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对此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从本网站或本网站的任何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您接受或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发送邮件至15610150293@126.com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