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才教育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知识12

作者:网友提供 来源:唯才教育 时间:2020-02-23

13.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4.2条 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1、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及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 倍
2)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当平面不对称时尚应计及扭转影响
2、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 的增大系数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1.5 的增大系数
2)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
3、平面不规则且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同时符合本条1、2 款的要求
十四、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14.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1.1条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4、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14.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1.4条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掁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5.1.4-2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注:1、周期大于6.0S的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做专门研究;
2、巳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应允许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
表5.1.4—1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地震影响

6度

7度

8度

9度

多遇地震

0.04

0.08(0.12)

0.16(0.24)

0.32

罕遇地震

----

0.50(0.72)

0.90(1.20)

1.40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表5.1.4-2   特征周期值(s)


设 计 地 震 分 组

场 地 类 别

第*组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

14.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5.1条 表5.5.1 所列各类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其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
△eu<[θe]h (5.5.1)
式中△ue 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计算时除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外可不扣除结构整体弯曲变形应计入扭转变形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应采用1.0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刚度可采用弹性刚度
e]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宜按表5.5.1 采用
h 计算楼层层高
表5.5.1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结  构  类  型

e]

钢筋混凝土框架

1/550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

1/800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

1/1000

钢筋混凝土框支层

1/1000

多高层钢结构

1/300

相关资源 更多
相关课程 更多

当前位置:

武汉 唯才教育 资料详情

本站展示的所有信息内容系由机构或个人用户发布,可能存在发布者所发布的信息,并未获得品牌所有人有效授权。本平台会加强审核,但无法完全排除差错或疏漏。郑重声明:本平台仅为免费注册用户提供免费的信息发布渠道,但不对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对此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从本网站或本网站的任何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您接受或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发送邮件至15610150293@126.com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